去见黎贝卡的前一夜,上海突然打了一夜的春雷。DECO编辑团队担忧大风大雨会影响拍摄,没想到翌日来到黎贝卡的家,阳光突然从前院的枝叶探头,仿佛在预告着新主人的亲切烂漫——大家亲切地叫她“卡卡”,这个舌肚与上颚轻擦的发音,带着无比的轻盈,与灿烂的阳光一起,把我们迎进了上海弄堂深处的老洋房。
烟火气似乎是时尚的对立面,但黎贝卡却是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时尚博主。这位手握“40分钟售空1200双联名款鞋、4分钟卖出100辆联名车、自有品牌上线59秒销售额100万”等众多战绩的商业女王,在每晚11点,以一句轻松的“晚上好啊”,向她的千万粉丝推送时尚解读。
轻松,轻妙,轻雅,黎贝卡身上有一种奇异的“轻”的气场,就连她上海的新家,也用轻盈的手法呈现老上海Art Deco风格,她向我们宣布自己将开启“广州-上海”的双城生活,跟随DECO的独家镜头,深入黎贝卡新的异想世界。
左:黎贝卡,右:汪昶行
黎贝卡(左),“黎贝卡的异想世界”的主理人,是时尚博主,是作家,是3000万中国女性的“美好生活倡导者”。脱去互联网赋予的吸睛标签,她是出生在传统福建家庭、扎根广州生活多年的闽南姑娘,是曾经跑时政和娱乐电影的首席记者,也是说话节奏永远不疾不徐、喜欢倾听别人的闺蜜女孩。
汪昶行(右),NONGSTUDIO弄设计创始人,他的设计风格来源于他本土上海人的基因,以及对于近代上海室内设计中的Art Deco风格研究,他的设计中流淌着浓浓的当代海派风格,也蕴含着来自艺术家父亲的中国传统影响。
客厅,大理石和布面材料在客厅形成柔软与坚硬的对比,而大理石,从壁炉到案几,也有从粉色到紫色纹理的浪漫渐变。壁炉上装饰镜来自Roberto Giovannini。右侧墙面手工宣纸艺术装置来自艺术家付小桐。扶手椅及粉色透明圆茶几均为定制,地板是感物Ugan concept。
黎贝卡总令人感觉那么愉悦,文字和语言都充满了闺蜜聊天的“掏心窝子”感,这与她日常说话不急不慢、大笑时绝不憋着的性格高度一致。宽柔的脾气与坦诚的个性,借力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高效内容产出,给她带来迅速的流量积累和成功的商业转化。
抛开这些,黎贝卡就是一个爱美的普通女孩,持续不懈地分享着自己的成长轨迹 ,让当下自我美的意识逐渐觉醒的千千万中国女孩笃定地相信:变美这件事,通过努力,触手可及。
客厅,主沙发来自B&B Italia,黑色茶几来自BAXTER。家的各处都有触手可及的布面材质,中古扶手椅剥去了原本的皮制材料,包裹上千鸟格布面,增添经典韵味。
黎贝卡的爱美是360度的,没有疏漏之处。追其源头,是从小跟着长大的奶奶。“她是我家乡当地有名的裁缝,每次我学校里搞一些小活动,奶奶会通宵赶制好看的裙子给我。”也就是那条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裙子,开启了黎贝卡对“美”最早的雷达。
日常里,“爱美”也早已渗透在每一个生活里的缝隙。她为自己喜欢的皮肤状态持续发过力,现在整个人美到发光;也忍耐着麻烦戴过三年的牙套,虽然折腾但分寸拿捏得当。
就像网友夸赞女明星有“美商”,黎贝卡的审美价值架设在清晰认知“自己想要什么”和“怎样取悦自己”之上,不过度也不跟风,穿衣穿鞋涂口红是,装修房子也是。
院子里,户外家具(HAY),桌面白色组合灯具(& Tradition)
2016年,她为自己在广州市区装修了一套浓墨重彩的大平层,当时她正奋力拓展自己的博主事业,渴望“高速燃烧的人生”,试图用家填满自己所有的欲望,于是客厅墙壁刷成了墨绿色,特意搭配饱和度极高的红沙发,而一个占地29平米的衣帽间,成为了互联网上“所有女孩的梦”。
到了2023年的春末夏初,她又把生活的一部分直接空投到了上海。“我觉得上海特别适合走走路、发发呆。”她把上海定位为一个让自己静下来心来感受生活的地方,果断租下了一套老洋房,开启沪广两地的双城生活。
前院水池上方的红砖取自黎贝卡家乡福建的闽南元素,扇形图样的缜密拼接拼出了海浪的风情。
第一次看房时,这套老房子的内部几乎吓到她,当时的装修用色厚重,结构上不通风,显得昏暗沉闷。“这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,当然,最后我也没有想到,它能被改造得完全符合我的心意。”黎贝卡一边为我们泡茶,一边感叹设计的力量。
而坐在一旁的设计师汪昶行频频点头,在这个家的改造中,他所面临的难题不仅是演绎当代的“老上海风格”,还要把它优雅化、轻盈化,同时也具有无形的力量感。
“卡卡的能量也是惊人的,是那种你觉得已经100分了,其实她只展现了40分而已。”汪昶行吃一口茶,用上海人特有的方式评价这位特殊的甲方,入木三分,又点到为止。
餐厅,水晶吊灯(Barovier&Toso)、餐椅(GTV)、餐桌为定制,墙面艺术装置来自艺术家姜淼,表达天人合一、阴阳平衡的宇宙观。
走入室内,原屋主用木作将老洋房装饰得沉重而繁复,黎贝卡希望能改造成一个“轻盈、浪漫、明亮、舒适”的新家,她自嘲这八字要求虚得让人摸不着边,好在设计师汪昶行是老洋房改造的行家。
设计团队拆除了原有的夹层和木工,乍看是普通白墙的新墙面,其实藏了巧思,做了类似许多老洋房外立面的灰泥面层,手感细腻,光线打在墙面会形成漫反射,给室内增加一层温柔滤镜。
借着洋房一楼层高的优势,汪昶行大量使用了弧面墙、抽象简洁的石膏线。每层地板所选用的几何图样都不一样,一楼地板选用了1x1米的模数,在视觉上营造空间无限延伸的感觉;二楼采用的是常见的鱼骨拼,但图样被改成弧线,细节感拉满。
改造后的一层,前院、客厅、厨房、餐厅、后院连成一线,通透敞亮。空间既有法式的优雅,又有Art Deco简洁、干练的机械美,兼具柔与韧的力量感。
楼梯一侧,家中最吸睛的“玻璃盒子电梯”,是黎贝卡在逛家具展厅时的无意间发现的宝藏,便请设计师在新家巧妙实现。站在电梯内向上仰望,可以看到天光为这个“玻璃盒子”勾勒出利落线条,具有未来感。
新家的“轻盈”,渗透在细节上。不再是扑面而来的强烈装饰,而需要花点心思来挖掘:台阶下的线性灯,把赭黄色的楼梯侧墙晕染得如黄昏般温柔。功能与美感兼具的玻璃盒子电梯,低调地隐藏在楼梯一侧;电梯内,镜面将天光引入室内,增加光的流动性。
曾经幽暗的老洋房,经过改造,显得淡雅且通透,每一平方都有着恰到好处的灵动,也映照着黎贝卡当下的状态。
露台上可眺望社区的红色屋顶和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,吸收来自城市的地气。白色布艺“云沙发”来自英国家居品牌HALO。
黎贝卡拒绝市面上流行的性冷淡风、拒绝小清新、拒绝一切网红家居单品。当装修完毕把照片晒到社交账号上时,她为自己的家定义出了一个“卡卡风”的混搭风格。
卧室里,墙上作品来自艺术家鞠婷。
老洋房的整体色调显得克制收敛,设计师选择在三间卫生间里大胆用色。一层卫生间墙面用了三种不同深度的青色瓷砖拼贴,烧制时的色彩参照了汝窑的天青瓷。
茶台(梵几)、碳纤维系列椅凳(上下)、地毯(Artdeco Carpet),墙面装置作品来自艺术家任倢,屏风为定制。
这位头部时尚博主的家,既没有摄影棚也没有直播间,占据二层的是茶室、书房和一间小小的影音室,喝茶和书写是她始终的习惯。
茶室是整座老洋房中“中式”感觉最强烈的空间,但无论是茶桌、椅子、屏风或是地毯,依旧秉持了简洁干净的线条感。朋友来新居做客,这位扎根广州生活多年的闽南姑娘拿出大红袍相待,撕开茶叶包装的时候,她会笑着嗔怪福建人对产品包装设计的不讲究。
“上海有广州的快节奏,但在城市深处的缝隙里,也有福建的闲适。”黎贝卡搬入新家的第一天,就发现了很多奇妙,例如卧室窗外的大树上,鸟妈妈孵了一窝蛋,她拿出手机向我们展示自己拍的视频,茂密的枝丫深处,正颤动着新生命。
书房,书架(梵几)、书桌(BAXTER),右侧墙面雕塑来自日本艺术家谷内薰的陶艺作品。
成为时尚博主前,黎贝卡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在这里实现写剧本、写书。无论外面世界的短视频、直播有多火,书写是她保留的生活习惯,一把中古椅是她书写时候的陪伴。广州的家中运来的书填满两个书架,其中还有不少黎贝卡做记者期间常翻的书,纸张已经微微卷翘发黄。
二层影音室,书架前设置了Bang & Olufsen的影音系统,兼具阅读角和家庭电影院的功能。
写稿、拍摄、服装选品、出席活动……在全平台发力的黎贝卡,身上却总有一丝lay back感,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,是“松弛感”。
“你们可能不相信,我虽然很忙,但我是有时间追剧的。”黎贝卡认真地说。除了工作,她在生活节奏上也常常“慢半拍”。
二层影音室,沙发(HAY),边几(ClassiCon),窗边的布面油画来自艺术家迟群。
在报社做记者,她是全部门最后一个开公众号的,直到有天和大伙儿吃饭遇上同事咨询她丝巾的系法,才在众人的“逼迫”下把自己传授的内容写成了第一篇公众号文章。虽然发布的第三篇写林青霞的文章就破10万+, 她也没有想过从报社抽身,仍住在广州郊区的房子里过着她的小日子,揣摩着要写剧本。
一边做着报社记者一边更新着公众号,日子持续了近一年,直到看到自己刊印在报纸上的文字被母亲通通拿去在家中垫东西,才恍然觉得纸媒的时代已经过去,自己可以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媒体的事业中。
主卧室的面积并不大,弧面墙决定了睡眠环境的优雅和浪漫,窗外女贞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是晨醒时分的热闹陪伴。床来自BAXTER。
衣帽间里的化妆台虽然不大,对着窗景的位置却是上佳。衣柜(木里木外)、凳子(MAXALTO)。
她讲起一个关于“命运转折”的小故事,当时有一位朋友带她去见风水师傅,大师正在写书法,问她想要什么字,她想了想,答:心远地自偏。大师惊讶地笑她,“你才几岁呀,我这把年纪,还想风生水起呢!”
一句话,一瞬间让黎贝卡看清自己的内心。“其实我还是有欲望的,我想诚实地面对内心。”于是她果断搬离了郊区,回到广州市中心,开始真正的创业。
三层主卧外面的起居室,旋转楼梯可以通往阁楼。
阁楼之上,设计师留下了一圆一方两个窗洞,圆窗洞眺望城市,方窗洞瞭望星空。
黎贝卡有一套不被外界干扰的生活节奏,而当外界“卷”她时,她“不起冲突”的脾气也能找到应对方式:父母亲催婚,她就会以“顺毛摸”的方式,宽慰父母是自己没有在婚姻大事上上心,“对呀,我的确是……”
当团队的伙伴们催促她做短视频,对在镜头前输出始终有抵触的她拒绝了直接的穿搭带货,而是另寻了一条以探访中国女生家为内容的视频策划之路,当内容主题是她自己的兴趣时,视频媒介的形式也变得可以接受。
这还是与她多年做记者、总是在聆听的经历息息相关,她相信时间会给予创作者内容和自己人生最好的沉淀。
搬进新家后,黎贝卡在最享受的客厅角落舒服“躺平”,被同事抓拍到这难得的瞬间。
在这个忙碌的时代,有的人奋力地奔向枷锁,以为自己可以找到自由。但真正获取自由的人,从不盲目,每一刻都清醒地看到内心。
看得清自己,稳得住节奏,黎贝卡不会被时代裹挟着“躺”、或者裹挟着“卷”,但一旦找到令她起了好奇心的事情,她会付诸全部的冲劲。
D=家居廊
R=黎贝卡
定义一下你新家的风格?
有点法式轻奢,也有海派元素,还有一点点中式的元素,所以是个混搭,算“卡卡风”吧。
把家搬到上海,有和父母、团队商量吗?
我做事都很任性了,完全没有商量,我自己想做我就做了。我喜欢上海老洋房的感觉,有生活,有树荫,能在街道上走走,广州太热了,常常热到无法出门。疫情时候我觉得需要换个生活方式了,工作留在广州,上海用来生活。
2016年,黎贝卡在广州的家,色彩浓郁。
新家有给家人、朋友留房间吗?
只在二层留了一间小小的客房,甚至和设计师第一次讨论方案时就把次卧卫生间取消了,可能内心就是不想有人来留宿(笑)。
2021年我开始制作《100个中国女孩的家》嘛,我看到有露营女孩把自家的客厅彻底装成了帐篷里的样子、有妈妈给自己和儿子在家中各做一间树屋。我们这代中国女孩和我们妈妈那一代太不一样了,她们从未婚时的娘家直接进入结婚后的夫家,从未曾有过自己的家的概念,我这套上海洋房就是彻彻底底来取悦自己的。
你和家人一直是互相独立的生活方式吗?
其实不是,我跟他们的关系一直非常近,福建的家庭,人都是要住在一起的。在广州时,我和爸妈、弟弟始终住在“一碗热汤”距离的范围内,我住郊区的时候他们也住在郊区,后来我搬到市区,他们就跟我搬过去。
不过这次搬来上海,我妈就跟我说了,别指望她跟我一起搬过来。
听说你是人生体验派?
我是人生游戏派,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游乐场,用玩游戏的心态在生活,来了就要高速运转,我的状态非常投入。我去拍摄《100个中国女孩的家》,每进一个家,我就快速进入了那个屋主女孩的人生,我工作时候一定全情投入,没有保留。
左至右分别是2023、2021、2020年,黎贝卡在家的照片。
创业第九年,还有创业的焦虑吗?
我没有大的焦虑,只有小的焦虑。我不会焦虑明年还有没有活,明年该干什么。我只会焦虑现在手头的事情还做不做得完,比如现在就有点焦虑马上去墨西哥的行程,行程排得可太满了。
现在还亲自写推送文字吗?
对,我喜欢写文字,我们做传统媒体出身的人,喜欢长图文能表达的东西,这个书房就是给我写字用的,我要是在这里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,真的愧对它了。
碎片化输出我不行的,我团队会说我做的视频太长了,但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看30s的视频的,有人喜欢看长的,我的受众群看我的长视频就好了。
未来,广州、上海的双城生活会更加繁忙吗?
很多人觉得我很忙,但我还是有时间看书、有时间追剧、跟家人喝茶。不过最近有些忙,上部追的剧还是《黑暗荣耀》,《漫长的季节》还没看,我在过高速运转的人生,但我有自己的生活方法了,这些事情我都没有落下。
左至右,分别是1F、2F、3F、4F的平面图
看完卡卡的新家,你最喜欢她家的哪个空间呢?欢迎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,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。
摄影 | 关里 文 | 万年青、Tango
造型 | 吴量、王悦
编辑 | 庄娅琼 新媒体编辑 | 徐懿
设计 | Freda 助理 | 陈忻蔚
本文为《ELLE DECORATION家居廊》版权所有,欢迎转发朋友圈;如需转载、投稿,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、投稿方式。